俄罗斯网络间谍对卫星实施漏洞利用

Turla APT黑客小组(又称”Snake”和”Uroboros”)被誉为全球最高级的网络威胁者。在8年多的时间里,这一网络间谍小组在互联网上兴风作浪、为所欲为,但直到我们去年出版《Epic Turla research》之后,其黑客活动才为普通大众所知晓。 我们在研究中尤其发现了一些语言痕迹的案例,表明Turla小组的一部分成员来自俄罗斯。这些人采用常用于补充斯拉夫字符的1251代码页,里面像’Zagruzchik’这个词在俄语中表示”引导装在程序”的意思。 Turla黑客小组之所以特别危险且难以抓到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使用了复杂的黑客工具,而是在最后攻击阶段实施了精密的基于卫星的命令与控制(C&C)机制。 命令与控制服务器是高级网络攻击的基础。同时,这也是恶意基础设施中最薄弱的一环,因此往往会成为数字调查者和执法机构的首要打击目标。 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这些服务器被用来控制所有的操作。一旦成功将其关闭,就能扰乱甚至完全破坏网络间谍活动。其次,C&C服务器可以用来追踪网络攻击者的实际所在位置。 这也是为什么这些网络威胁者总是不遗余力将自己C&C服务器隐藏得尽可能深。Turla黑客小组也找到了颇为有效的隐藏方法:在空中取消服务器IP。 使用最广泛且最廉价的基于卫星的网络连接类型之一就是只使用下行连接。在这里,来自用户电脑的数据通过常规线路—宽带线或蜂窝网络传送—而所有输入流量则来自卫星。 然而,这一技术也有缺陷性:所有从卫星发送到电脑的下行流量均未加密。简而言之,任何人都可以拦截这些流量。Turla小组利用这一漏洞想出了一个有趣方法:隐藏他们自己的C&C流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他们监听来自卫星的下行流量以发现活跃的IP地址,而这些地址必须属于此刻在线的基于卫星的网络用户。 随后他们选择一定数量当前活跃的IP地址,在合法用户不知道的情况下隐藏C&C服务器。 被Turla用病毒感染的机器将会按照指令向被挑选的IP地址发送所有数据。数据通过常规线路发送至卫星,并最终从卫星传送到IP被挑选到的用户。 这些数据会被合法用户的电脑当做垃圾清除,而这些网络威胁者则从下行卫星连接获取这些数据。 由于卫星下行覆盖区域极大,因此根本无法准确追踪到这些网络威胁者接收器的实际位置。此外,Turla黑客小组还倾向于对位于中东和非洲国家(例如:刚果、黎巴嫩、利比亚、尼日尔、尼日利亚、索马里或阿联酋)的卫星网络提供商实施漏洞利用,因此要想抓到他们更是难上加难。 由于这些国家运营商所用的卫星通讯信号束无法覆盖欧洲和北美地区,这对大多数安全研究专家研究此类攻击造成极大的困难。 Turla黑客小组实施的一系列网络攻击至今已感染了超过45个国家(包括: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中国、越南和美国)的数百台计算机。Turla黑客小组无论是对政府机构和大使馆还是军事、教育和研究机构以及制药公司均十分感兴趣。 坏消息就说到这里。对我们用户而言,好消息是卡巴斯基实验室产品成功检测并阻止了Turla网络威胁者所使用的恶意软件。  

Turla APT黑客小组(又称”Snake”和”Uroboros”)被誉为全球最高级的网络威胁者。在8年多的时间里,这一网络间谍小组在互联网上兴风作浪、为所欲为,但直到我们去年出版《Epic Turla research》之后,其黑客活动才为普通大众所知晓。

我们在研究中尤其发现了一些语言痕迹的案例,表明Turla小组的一部分成员来自俄罗斯。这些人采用常用于补充斯拉夫字符的1251代码页,里面像’Zagruzchik’这个词在俄语中表示”引导装在程序”的意思。

Turla黑客小组之所以特别危险且难以抓到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使用了复杂的黑客工具,而是在最后攻击阶段实施了精密的基于卫星的命令与控制(C&C)机制

命令与控制服务器是高级网络攻击的基础。同时,这也是恶意基础设施中最薄弱的一环,因此往往会成为数字调查者和执法机构的首要打击目标。

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这些服务器被用来控制所有的操作。一旦成功将其关闭,就能扰乱甚至完全破坏网络间谍活动。其次,C&C服务器可以用来追踪网络攻击者的实际所在位置。

这也是为什么这些网络威胁者总是不遗余力将自己C&C服务器隐藏得尽可能深。Turla黑客小组也找到了颇为有效的隐藏方法:在空中取消服务器IP。

使用最广泛且最廉价的基于卫星的网络连接类型之一就是只使用下行连接。在这里,来自用户电脑的数据通过常规线路—宽带线或蜂窝网络传送—而所有输入流量则来自卫星。

然而,这一技术也有缺陷性:所有从卫星发送到电脑的下行流量均未加密。简而言之,任何人都可以拦截这些流量。Turla小组利用这一漏洞想出了一个有趣方法:隐藏他们自己的C&C流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他们监听来自卫星的下行流量以发现活跃的IP地址,而这些地址必须属于此刻在线的基于卫星的网络用户。
  1. 随后他们选择一定数量当前活跃的IP地址,在合法用户不知道的情况下隐藏C&C服务器。
  1. 被Turla用病毒感染的机器将会按照指令向被挑选的IP地址发送所有数据。数据通过常规线路发送至卫星,并最终从卫星传送到IP被挑选到的用户。
  1. 这些数据会被合法用户的电脑当做垃圾清除,而这些网络威胁者则从下行卫星连接获取这些数据。

由于卫星下行覆盖区域极大,因此根本无法准确追踪到这些网络威胁者接收器的实际位置。此外,Turla黑客小组还倾向于对位于中东和非洲国家(例如:刚果、黎巴嫩、利比亚、尼日尔、尼日利亚、索马里或阿联酋)的卫星网络提供商实施漏洞利用,因此要想抓到他们更是难上加难。

由于这些国家运营商所用的卫星通讯信号束无法覆盖欧洲和北美地区,这对大多数安全研究专家研究此类攻击造成极大的困难。

Turla黑客小组实施的一系列网络攻击至今已感染了超过45个国家(包括: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中国、越南和美国)的数百台计算机。Turla黑客小组无论是对政府机构和大使馆还是军事、教育和研究机构以及制药公司均十分感兴趣。

坏消息就说到这里。对我们用户而言,好消息是卡巴斯基实验室产品成功检测并阻止了Turla网络威胁者所使用的恶意软件。

 

IFA 2015:安全性成为主流趋势

IFA 2015 —消费电子展览会的最新动态—无一例外有关技术完整性的创新。各大开发商不再单纯追求在硬件上取得优势;转而研究如何将日常生活和技术”连接”起来。 比如,卡巴斯基实验室就在大会上展示了植入体内的芯片技术。尽管如今我们外出不是将电子设备放在口袋内就是绑在手腕上,但过不了几年,皮下植入芯片定将成为主流。 “万物互联”即将取代”物联网”(尽管这一技术也刚推出不久)。全球范围所有”生命个体”都将和冰箱或熨斗一样拥有平等的联网权利。 这听起来有些让人毛骨悚然,尤其对于《黑客帝国》三部曲的影迷或熟悉’反乌托邦’文学作品的读者们更是如此。其原因不外乎一个:现有的安全解决方案不够安全。新型软件通常存在众多漏洞,黑客可以出于多种目的进行漏洞利用,比如:身份盗用。 Rainer Bock —卡巴斯基实验室出现的第三个’仿生人‘ 目前存储在芯片内的数据通过4位数PIN码保护,这意味着很容易遭到黑客入侵。植入芯片的性能也相当一般(比如:你只能存储880字节大小的数据),因此进一步加大了安全保护的难度。 当然,特定覆盖半径是最好的安全保护–大约只有5 cm的有效半径。黑客必须靠你非常近才有可能盗取数据。但这只是暂时的限制:当体内植入芯片广泛普及后,犯罪分子只需搭乘一次地铁就能轻松盗取数量众多的个人ID。 与此同时,智能手机制造商采用指纹传感器技术:这一创意显然激发了市场竞争者的无限想象力,现在甚至一些二流手机(比如中国的中兴手机)都装备了生物传感器。 使用传感器的新方法也悄然兴起。早先传感器的功能并非是作为无密码认证的替代方法。在你数次尝试解锁手机屏幕,无论如何你都必须输入密码—这种情况早已见怪不怪,原因在于第一代传感器技术存在许多缺陷。 因此第一代传感器基本都是摆设,除了存在疑问的额外保护能力外几乎一无是处。苹果更是加剧了混乱局面:公司推出了附带可用传感器的Apple Pay系统(还未完全普及),即为新支付系统启用的认证方式。 现在手机制造商们已开始”比赛”发明如何将指纹图像传感器运用于各种功能。华为在其Mate S手机的触控面板中将这一技术运用于图片滚动和电话接听功能。索尼则将全新超声波传感器Qualcomm SenseID(我们在关于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的博文中曾介绍过)用作指纹认证工具,该传感器同样也支持Fido服务。 这里说的Fido不是FidoNet,而是FIDO联盟—旨在开发无密码验证的完整网络的一群公司。这一标准可用于支付、网站验证以及所有需要用到数字身份的领域。 FIDO使用无密码UAF协议(通用性验证框架),且工作机制相当简单。在登录时,系统需要连接,你需要用一个代替密码的小工具进行验证;并且还可以通过指纹、面部特征或语音识别启用生物特征身份认证。此外,你还可以将各种因素组合加以混合以提高安全保护能力,因为犯罪分子几乎很难猜出所有生物特征元素。 FIDO还用了双因素认证解决方案U2X,即将一个简单的4位数PIN码和硬件加密模块结合使用。你无需再与设备连接;相反,你只需借助一个密钥就能使用不同的设备,例如:用USB令牌开启或扫描NFC标签开启手机。同样,植入体内芯片也可以作为这样的标签使用。 接下来就一切照常:自动创建两个密钥:私钥和公钥。私钥本地保存在智能手机内并发送至第三方资源;公钥在认证请求时使用。这样根本无需密码! 这看起来并不像什么创新技术,但FIDO联盟制定了共同标准,受到乐所有开发商的支持。目前已有超过200家公司加入这一联盟,包括:Visa、Mastercard、PayPal、Google和微软这些大型公司—因此这一标准在未来广泛普及的可能性极高。

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