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的互联网:未来服务人群及原因

就在上周,Facebook发布了一段Aquila太阳能无人机首飞成功的视频。该无人机采用飞翼式设计,其翼展长度接近波音737飞机且覆满了太阳能板。

就在上周,Facebook发布了一段Aquila太阳能无人机首飞成功的视频。该无人机采用飞翼式设计,其翼展长度接近波音737飞机且覆满了太阳能板。

除了太阳能板外,无人机上还配有电池,作为夜间飞行时的能源使用。机身内装有4台电机,用以旋转螺旋桨。此外还搭载有计算机,负责通过预定轨道进行导航以及与地面的通讯传输。

为了尽可能给无人机减重,未安装有起降轮,因此起飞时使用了由汽车推动的特殊起降轮平台。总而言之,这架无人机无法承受任何增加重量,因此完全无法作为客运或货运交通工具使用。毕竟,设计目的本来就不是这个。

其最大的特点是能长时间地不间断飞行,且中间无需降落。在Aquila试飞期间,整整两个星期未降落;商业无人机—项目开发人员表示—Aquila可以在空中持续飞行几个月也没有问题,只需偶尔降落维护一下即可。

从技术角度来说,这架无人机设计结构相当简单。在飞行过程中,由于未安装发动机,主要是通过上坡风进行盘旋。且太阳能可以为无人机长时间飞行提供足够动力。

剩余的能源还可以用于一些机载设备的’有效负荷’—例如:气象传感器或摄像机。但设计Aquila的真正目的是作为超低飞行的卫星使用,能为那些网络覆盖极小(甚至于零覆盖)的偏远地区提供互联网连接。作为卫星,Facebook的无人机使用机载激光不仅能与地面接收站直接连接,还可以将其他客户端设备和无人机作为”中继站”,通过它们连接至最近的地面接收站。

该无人机与真正卫星只存在高度上的区别:后者离地高度达几十万英尺。而Facebook无人机只有数千英尺高。这也意味着,数据交换速度更快,且成本更低。简单来说,使用卫星给偏远地区提供互联网连接就好比用一个巨大的锤子敲碎一个坚果,比如只有热带雨林深处的几座村庄需要互联网服务,因此完全不需要覆盖整个亚马逊盆地甚至美洲大陆。

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Google的Loon计划,从本质上讲,就是将基站装入气球内。和Facebook无人机一样,多个气球通过无线电连接让偏远地区用户使用上互联网。气球不会随意移动,相对于地面是静态的。但借助上面提到的上坡风仍能移动,并通过充气/放气调整高度。

气球上搭载的计算机用来获取其它气球必要的相关数据。这表示,计算机系统利用获取的气流数据,确保气球总是能在一个大气区内。这里我们需要明白,基站不必一定是静止不动的:就算基站移动你也能使用移动和Wi-Fi网络。只要距离在数英里内,即使极窄波束天线也能发现飞行中的无人机或气球。Google的气球于2015年首次试飞,在没有补充燃料的情况下在18公里的高度整整盘旋了100天。

但问题来了,为什么往往互联网公司热衷于这类技术,而不是网络运营商呢?难道是后者只负责提供网络覆盖的原因。事实是这样的。发达国家几乎都实现了100%互联网覆盖,而那些互联网渗透率极低的偏远地区大多都在极度缺乏基础设施和电力供应的第三世界国家。例如,那些地区可以给柴油发动机的电池充电,但没法供应持续不间断的电力。

这些地区的人民相当贫穷,没有一家运营商愿意为当地建设网络基础设施,因为他们的投资很难有所回报。

但像Facebook和Google这样的互联网公司却需要这些用户。这些公司只有通过更多新用户加入才能在未来保持持续增长,因此首先要给他们提供互联网服务。由于那些互联网普及率高地区的用户大多都已是他们的用户,因此只有新用户加入才能增加在线广告的点击量,而这项业务显然是这些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

而且有一点显而易见,”数字鸿沟”另一边的人根本负担不起”高昂”的上网费。事实上,他们不必付一分钱;就好比广播电视完全免费收看,但每个电视频道都会播放大量的产品和服务广告,为客户宣传人物和思想,而这些收入所得完全可以抵消广播基础设施和节目创作的成本。

一旦有数以亿计的新用户开始享受社交网络或搜索引擎带来的乐趣和便利,你完全可以想象互联网公司将因此获得不计其数的海量数据!而这一灵感正是来源于现实世界。如果能集中全球的力量,完全可以将这个看似疯狂的想法—无人机基站—付诸现实。

数字时代的彩票诈骗

有句老话说得好:”数学不好的人千万别买彩票。”因为赢得大奖的概率小的不能再小,几乎为零。我们常常会梦想自己中大奖,但梦想与现实之间仍然有一条巨大的鸿沟—一切都取决于运气。你无法通过练习、训练或制定策略赢得奖金。但有些时候,却能通过作弊实现。

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