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你在使用类似Flightradar24的航班追踪服务查看飞机在地图上的飞行路线时,总会感觉到它们的飞行轨迹完全就像”布朗运动”。看起来就好像许许多多的飞机在空中来来回回地移动,似乎有一种超自然的魔力使它们能轻松避开临近飞机而不至于互相撞到。当然,真实情况并非如此:众所周知,飞机的安全性可以说是在所有交通工具中最高。
首先,我们必须清楚这样一个事实:飞机总是严格依照空中跟踪点飞行。你可以将这一概念想象成《回到未来2》里用于标记十字路口的空中发光浮标(顺便提一下,现在已经是2015年了,这样的飞行滑板怎么还没发明出来?)。就这一点而言,现实情况与科幻电影并无太大差别:地图上的虚拟点代替了所谓的”浮标”。
特定地理定位坐标都拥有自己的名字:通常由5个拉丁元音和辅音字母组成,无论是记忆还是朗读均十分方便(例如:OKUDI、PESOT或LISNA)。
这些字母本身没有任何含义,但其中也有一些字母组合与附近居住区有关。
每一架飞机的航线均依照这些空中跟踪点;任何一架飞机均无法完全直线飞行,而是从一个点飞到另一个点。如果需要飞行较长距离时,这些多段航线几乎都是直线距离。道理很简单:飞行距离越短,耗油也越少。
许多人都认为飞机是以曲线飞行的。至少在Flightradar以及机载显示屏上,航线都被绘制成了曲线。这并不是什么秘密:地球是圆的,而地图和显示屏则是平的。航线离极点越近,则绘制出的航线越弯曲。
例如,从莫斯科飞往洛杉矶的航线在地图上看起来就像一条抛物线。但如果你拿出地球仪,然后在两座城之间画一条线,很明显飞机的实际航线非常接近一条直线,也就是两座城市之间最短的距离。
然而,越洋航班则稍微复杂一些。但对于像波音-747或空中客车A380这样的四发飞机则非常简单:只需按照最短的线路飞行即可。而对于其它的机型而言,因ETOPS(双发飞机延伸航程运行性能标准)的原因而无法适用。根据安全方面的原因,双发飞机在进行越洋飞行时不得远离陆地上空。
这甚至还有些复杂:双发飞机的飞行航线必须总是靠近能够降落该飞机型号的最近机场。这个规则考虑到了所有困难,比如用于长距离飞行的大型宽体客机:并非所有跑道都能适合降落。
其原则如下:一旦有一个发动机出现故障,飞机还能依靠另一个发动机飞到能够接受降落的最近备降机场(如果两个发动机都出现故障,迫降到茫茫大海上并不是个好主意)。
幸运的是,现代飞机越来越多通过了ETOPS-180认证(这意味着其飞行位置最长能够距离最近机场180分钟飞行时长),也有些甚至通过了ETOPS-240认证,而全新的空中客车A350XWB则将通过ETOPS-370认证。那为什么四发飞机却无需遵守这些规则呢?其中的原因归根结底是为了节省燃料。四发飞机相比双发飞机需要耗费更多的燃料,没有任何事情是100%完美的。
航空调度员负责指挥空中交通,他们密切注视同一条航线上的每一架飞机,确保彼此之间的距离超过5公里。
此外,每架飞机的飞行高度层需要对准不同的海拔高度。飞行高度层是一个常量且精确到1%英尺,例如:FL350(35,000英尺)和FL270(27,000英尺)等等,这里的FL是”Flight level”(飞行高度层)的缩写。
飞行高度层有着严格的规定,偶数飞行高度层(300、320和340等)被用于向西的飞行,而奇数飞行高度层(310、330和350等)被用于向东的飞行。这意味着同一条航线上不同方向飞行的飞机之间上下至少有超过300米的空隙。有些国家则采用更加复杂的象限方案(飞行高度层被分成了4个方向而非通常的2个),但原理完全一样。
关于因飞行方向不同而造成飞行时长差异的原因,人们持有不同的观点。许多人注意到从海参崴飞往莫斯科的飞行时间要比相反方向的同一航线稍长一些。有些人将这一现象归结于飞行路线不同所造成。
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是因为当飞机从莫斯科飞往海参崴时,跟着地球以同一方向自转,而反向飞行时则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持这一观点的人我建议去小学二年级再上几节自然课,重新学习地球旋转与飞机飞行的关系。
原因很简单:北半球盛行由西向东的风向,上述前者顺风飞行,后者则逆风飞行。原因很简单:北半球盛行由西向东的风向,上述前者顺风飞行,后者则逆风飞行。
#空中高速公路:飞机航线的运行方式
Tweet
有时候,由于风力过强,原本从海参崴飞到莫斯科只需4小时,在风力的影响下却需要花费整整5个小时。甚至,一旦错过第一时间降落机场的时机,飞机可能需要排队等待,直到调度员找到了一个时间空档来安排降落。为此,机场专门在离机场不太远的地方设置一些特殊等待区,等候降落的飞机可以在较低的高度盘旋,直至被允许飞近跑道进行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