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元素常常运用于许多推理、间谍和冒险题材的故事、小说及电影中。一般来说,无论是此类题材的小说作者还是电影制片人对于如何破译密码的具体细节往往一笔带过甚至完全省略,取而代之的则是剧中主人公的突发灵感,才最终破译了密码。这些灵感最终为主人公成功破译密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密码破译方法的大篇幅描述无论是在小说故事还是电影中都非常少见,为此我们为读者们精心收集那些有趣且罕见的详细描述密码破译方法的电影和小说。
1. 埃德加·爱伦·坡所著的《金甲虫》:起点
整个故事基本上都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方式,讲述了故事主人公通过一份密码文件成功破译了通往基德船长宝藏埋藏地的谜题。
密码文本由一连串随机的数字和符号组成,故事中每一刻都在细致描述主人公的思想活动,即通过分析英语中符号和字母的出现频率来寻找答案。基于频繁(或不频繁)使用的英语字母组合,他通过替换字母、呈现可能的字母排列以及不断反证自己的假设,最终成功破译了这份密码文本。
该密码被称为”替代密码“。即使在这一故事写成的当年,即1843年,人们并认为这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这却是第一个写有关密码系统的故事之一;出于这一原因,在当时依然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当故事出版以后,在当地报纸上引起了读者的激烈讨论,坡则吸纳了读者们的各种解密方法用于其后的故事创作。
World War II information security: Richard Sorge and book cipher: https://t.co/3R3bkFh7bl
— Kaspersky (@kaspersky) May 8, 2015
2. 丹·布朗所著的《达芬奇密码》:埃特巴什码
如果提到关于密码的文学作品,人们最先想到的肯定是由丹•布朗所著的《达芬奇密码》(当然还会想到他的其他小说,尤其是《数字堡垒》同样值得讨论一番)。
在该部小说中,大多数谜题并非是本质上的密码,因为即没有单独的解密方法,也无法仅依靠个人的直觉、知识以及想象就能破译密码。然而,书中描述了有关真正历史上记载的密码-即最著名的埃特巴什码的多个例子。
#xmascyber lecture yesterday, Keith from Royal Holloway talked about Atbash and Da Vinci Code. Here's my code: http://t.co/s2QVvTa4u5
— Prof B Buchanan OBE FRSE (@billatnapier) December 18, 2013
该密码专为希伯来字母表而编写,同样也能轻松适用于其它字母表,因为其编写密码方法的本质相当原始:将字母表”对折”,因此最后一个字母被编码为首字母,第二个字母则对应倒数第二个,以此类推。你可能已经猜到了,通过简单的密码分析即能轻松破译,同样也是一种相当简单的替代密码。
然而,如果你在传送一份极短的文本,且采用频率分析失败的话,这样的密码可能就变得相对安全可靠了。不过,故事中的女主角-一名法国警察局的译码者对于自己对该密码的熟知程度颇有些自鸣得意。但这样的盲目自信被证明相当幼稚,因此也造成了专业笑话。
During WW2 modern cryptography principles were often coupled with ‘amateur’ but equally reliable ciphering methods https://t.co/4282BWOXyx
— Kaspersky (@kaspersky) May 6, 2015
3. 大为·西蒙拍摄的《火线》:小菜一碟
在这一部传奇式电视剧的首季中,讲述一个街头帮派采用一个数据传输系统的故事,完全值得观众再次回顾。该系统基于公共电话和电子寻呼机的使用,旨在交换讯息。
剧中的数字寻呼机常常能够发送带有一串电话号码或代码的即时讯息,代表着不同的标准消息,比如”在医院病房见面!”或”快溜!这是一次突袭!”
《火线》讲述了警察试图拦截公共电话留言,旨在建立帮派成员之间的全面联系网络,从而跟踪帮派头目的行踪。这些电话号码是最具价值的数据片段,以加密方式传输。
正如坡的短篇小说一样,解密之前首先需要能将帮派成员所用密码进行简化的理论。在猜测这套密码的确在街头混混之中广泛使用后,警察得以成功破译密码。
破译方法同样简单:超过”5″的相反数字都在一个标准的电话键盘上进行互换:因此,2被换成了8,9则换为1,而5本身则被换成了0。
4. 大卫·芬奇导演的《十二宫杀手》:神秘代码
这可能是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最阴暗的一个故事。该故事发生在上世纪60年末到70年代初,讲述了记者协助警察不遗余力地抓捕一名在旧金山海湾地区屡次行凶作案的连环杀人狂。该部电影由大为·芬奇导演。
该杀手自称”十二宫”,每次行凶时并无特别的手法,使得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些凶杀案并非一人所为,而是一群模仿者。”十二宫”向剧中的一家报社发出恐吓信,要求报社编辑在头条位置公布加密讯息;否则的话,威胁将进行更大范围地谋杀。
尽管遭到拒绝,但杀手所声称的更大范围谋杀并未如期而至。与此同时,”十二宫”透露了有关他之前多起谋杀案的信息,只有和凶手有关联的人才有可能明白其中的细节信息。无论如何,凶手依然逍遥法外,而许多毫不相干的热心读者纷纷试图破译他的这些密码,但结果依然徒劳无获。
五部并未”真正解密”的书和电影
Tweet
针对其中一个密码稍有说服力的解密方法早在1969年就首次出现。然而,这依然无法成功破译一整套密码。据推测,很可能同样使用了替代密码方法,即采用星座和其他字符混合的凯撒密码。但剩下的密码依然无法解密。
顺便说一下,考虑到这些信的作者身份的可疑性,以及所谓的作者精神状态是否稳定,没有人能确定通过解密这些密码就能得到真实的结果。
Five lessons from the story of the Enigma cryptographic: https://t.co/Xl6w43qpOS
— Kaspersky (@kaspersky) May 7, 2015
5. 尼尔·斯蒂芬森所著的《编码宝典》:纸牌游戏
如果说埃德加•爱伦•坡在文学作品中探索了密码学,则尼尔•斯蒂芬森在这个领域又迈进了一大步。在《编码宝典》中,密码以及所有相关的元素都是这部小说中的主题。
第一条主线发生的背景设定在二次世界大战,描绘了战争各方译码者之间的斗智斗勇(包括破解谜题和产生的后果)。第二条主线中的人物角色,在互联网泡沫时代下展开描述,所创造的网络产品不禁让人想起了比特币。
相比于丹•布朗对密码的’含蓄描述’,斯蒂芬森并没有那么避讳,花费了大量篇幅阐述破译密码所需的数学和物理原理。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why we'd love to make passwords obsolete, read this book: http://t.co/DDZIMxCqbC #io15 pic.twitter.com/4HSBbTy7Ln
— Kaspersky (@kaspersky) May 29, 2015
斯蒂芬森对于密码学的痴迷程度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在这本书的附录中可见端倪,里面完整叙述了小说的其中一名主人公所使用的密码系统。该密码利用了一副扑克牌,按照特定顺序洗牌后就是破译密码的”钥匙”。该附录作为一部完整的手册,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密码、创建”钥匙”以及在现实生活中采用此加密方法的注意事项。
这本书提供了这些方法对世界的影响力以及当代数据安全和互联网产业功能原理的出色见解。简而言之,这是一本非读不可的小说,极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