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将”登机牌”上网炫耀的七个原因
尽管有许多人认为将登机牌照片发布到社交网站上是一种很好的炫耀方式,但这很可能是一场噩梦的开始。许多人之所以将这些照片的访问权限设为公开,考虑的只是如何更好地炫耀自己,而根本没有想到登机牌上的信息会被某些存心不良的人所利用。
375 文章
尽管有许多人认为将登机牌照片发布到社交网站上是一种很好的炫耀方式,但这很可能是一场噩梦的开始。许多人之所以将这些照片的访问权限设为公开,考虑的只是如何更好地炫耀自己,而根本没有想到登机牌上的信息会被某些存心不良的人所利用。
一年前,我们的同事David Jacoby(GReAT团队的安全研究专家)成功黑客入侵了自己家中的各种设备,同时还有很多有趣的发现。许多卡巴斯基实验室员工深受David试验的鼓舞,纷纷跃跃欲试,在自己家中展开相同的试验。
通信技术提供商和移动网络运营商可谓各施所能:前者正致力于5G网络的研发,而后者也同样夜以继日地推出适用于现有4G网络的全新技术。其中即包括了LTE语音技术,简称”VoLTE”。该技术允许通过数据平面传输语音通话。
许多人都会认为网络罪恶的真正根源是科技本身,一旦我们不再使用各种高科技的智能设备,所有那些犹如幽灵般可怕的网络威胁都会从我们眼前立即消失。如果你的家中不使用任何通过Wi-Fi联网的智能冰箱和智能洗衣机(或无线开关和控制系统)的话,你也同样能避免绝大部分的网络威胁。事实证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遭受黑客入侵的风险。 —对她进行黑客入侵。但Walsh明确表示,她没有任何可以黑客入侵的地方!两名安全研究专家同时也邀请了《纽约时报》的记者负责记录本次试验的整个过程。 Patsy Walsh就是那种我们常称的’时髦奶奶’:她有6个孙子孙女,一台笔记本电脑、卫星电视和一辆车,并且还拥有一个Facebook账号用来与她的亲朋好友联系。你应该能注意到,这与她自称的恰恰相反,她能被黑客入侵的地方实在不少! 首先,”黑客”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他们访问了Walsh女士的Facebook主页,并发现她最近在change.org网站上签署了一份请愿书。研究人员花了总共10分钟写了一封伪造代表change.org网站的电邮发给Patsy,要求她签署另一份请愿书,内容是关于马林县的土地所有权,”恰巧”她就住在那个地方。 这位”时髦奶奶”当然经不住这样的”诱惑”,欣然签署了请愿书。然而,电邮中提供的链接是钓鱼网站而非change.org官网。”黑客”轻而易举地获得了Walsh的密码,她在之后亲口承认将这个密码用在了许多不同的网络服务。 事实证明,一封伪造的电邮就足以危害到Patsy Walsh的整个数字生活—如果是真的网络黑客攻击而不是所谓的”白帽”研究试验,其结果可想而知。真正的网络犯罪分子完全可以使用Patsy的个人数据用于各种不法活动。 随后,HackerOne研究小组还到访了Walsh女士的家中。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足以暴力破解她家车库门的数字锁。他们还多花了点时间黑客入侵了她家里的DirecTV卫星电视—这两名”黑客”还忍不住搞了点小的恶作剧,为Walsh女士订阅了几个成人电视频道。 随后两名研究人员还得以有机会使用她的笔记本电脑。Walsh竟然将她的所有密码写在了便利贴上,并粘在了家里的路由器上,因此得到这些密码不费吹灰之力。通过偷偷潜入Walsh的笔记本电脑,两名”黑客”成功获取了Walsh的个人信息,包括:社会保险号、PayPal密码、航空公司飞行常客个人资料以及她个人的保险计划。他们甚至还得到了她的委任书。 “白帽”们还发现他们并不是第一个潜入到Walsh女士数字世界的”黑客”。她的笔记本电脑内早已装满了各种恶意程序:一些真正的网络黑客在上面已安装了其它恶意软件,同时还追踪浏览器历史记录并植入恶意广告等。那些缺乏基本网络安全知识的人,由于对自己笔记本电脑的安全保护较弱,因此往往会成为网络攻击者理想的目标。 其实,Walsh女士也从这次试验中收获了不少:首先她知道了自己极度缺乏基本的网络安全知识,其次她需要装一个新的车库锁并针对各种网络服务使用独一无二且更复杂的密码。 而且,两名研究专家承诺在感恩节的时候再到Walsh女士家来一次,将她笔记本内的所有恶意软件清理干净。总而言之,这个真实的试验告诉我们,对那些缺乏基本网络安全知识的人进行黑客入侵是何等容易,即便”受害者”本人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地方能被黑客入侵。 事实证明,我们身边的人都有可能成为黑客入侵的目标。目前,个人电脑几乎到了人手一台的地步,同样我们大多数人对智能手机也相当依赖。除了这些以外,许多人还使用路由器、智能手表、游戏机和智能电视,这些都可能会成为网络犯罪分子的目标。 许多东西通常被认为没有黑客入侵的可能,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些东西的安全保护程度远低于电脑—比方说上述提到的车库锁。带集成卫星导航系统且能实时下载流量数据的汽车呢?能被黑客入侵。没有安装卫星导航系统但配备遥控钥匙的汽车呢?更容易遭黑客入侵。 而且,就算你不用任何数字设备,都有可能遭受黑客入侵。任何政府或商业机构(医院、地方政府、航空公司、银行、商店和保险公司等)的数据库内都保存了你的个人数据。 这些数据都有可能成为黑客的攻击目标—一旦遭外泄每个人都将承受难以预计的严重后果。例如,近期发生的黑客事件证明:在一些西方国家,不法分子完全能将活人移入’过世的人’数据库,且无需黑客入侵任何设备—受害人却难以证明自己依然”活着”。 每个人都无法完全保证自己总能在互联网上平安无事— 就如同你无法保证出海的船就一定不会沉掉一个道理。但如果在出海前能看下天气预报,至少掌握基本的驾船技能并穿上安全背心的话—就能将威胁降到最低,这样才能更好地享受出海的乐趣。 网络安全问题也是一个道理。你必须知道其中的原理并做好最充分的安全保护措施来规避此类威胁。我们的建议是:使用强大的安全软件,当然,还有不要将密码写在便利贴上,更不要黏在路由器上。
英国科学家证实按安卓设备存在高度危险性,将危害到设备内保存的数据。这并非是危言耸听— 来自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们对安卓手机进行了认真的研究:通过对不同生产商的超过2万部智能手机分析后发现,87.7%的安卓手机易于受到至少一个严重漏洞的影响。
今天我们新一期的《安全周报》将是我们企业客户专版,我们将用他们提供的赞助费来支付我们各项账单和相关费用。只是开个玩笑,我们依然将一如既往讨论本周发生的最重要安全新闻。不知是巧合还是什么,这些新闻无一例外与企业安全有关。本期的内容将包括:公司遭受黑客入侵和数据泄露事件以及它们对于突发事件的反应。
不管是网络黑客还是普通民众,没有人愿意自己总被追踪。而具有”正义感”的设计师们也不失时机地发明出一些简单但却又极具”极客风格”的方法,专为那些旨在保护自身隐私的人量身定制。以下将介绍几种躲避系统监视的趣味方法。
我有时在想如果这个世上再没有信息安全问题了,那会变成什么样。我们的Threatpost.com新闻博客是否会转而刊登报道一些宠物方面的文章?那在不久将来是否有可能呢?考虑到IT行业的发展速度,这的确有可能。而现在我们依然在努力将许许多多的安全问题”扼杀在萌芽中”,一旦这些问题得以全部解决,崭新的信息安全时代将一定会到来。
智能手机目前依然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在过去的几年中,消费者使用的移动设备中,超过50%是智能手机。然而这也导致了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手机网络威胁。尽管几乎所有电脑用户已习惯至少遵守最基本的”安全卫生”准则,但大多数智能手机用户思维依然停留在手机只是”单纯打电话”的工具,与熨斗或洗衣机等家电并无二异–那到底有没有说的那么危险呢?
在开始本周新一期的《安全周报》之前,我想先说几条与信息安全无关的新闻。大众柴油车被发现污染物排放远超测试中显示的数值。
向来以安全著称的苹果设备中竟然发现了蠕虫病毒。大约有40个iOS应用从App Store中下架,原因是感染了恶意代码,目的是在苹果设备范围以外建立僵尸网络。 恶意软件XcodeGhost感染了包括:微信(超过6亿用户)、NetEase的音乐下载应用、名片管理器CamCard以及Didi Kuaidi类似于优步的打车应用在内的数十个应用。更糟糕的是,《愤怒的小鸟2》中文版也不幸中招–这难道还不够严重吗? 苹果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对Apple Store内的每一个应用进行监控,并将App Store与Google Play等第三方应用商店相隔离,后者常遭到各种恶意软件的窥视(至少Google在2014年发布了恶意软件扫描系统)。 在这一背景下,苹果经历了”黑色9月”:安全专家们在目标越狱设备内发现了恶意软件,并被广大苹果用户称之为”有史以来针对苹果账户最大规模的盗窃案件“;而现在Palo Alto Networks公司又在App Store内发现了受病毒感染的软件。 Xcode是什么,XcodeGhost到底又是’何方神圣’? Xcode是软件开发者使用的一套免费工具,用来为Apple Store编写iOS版应用。Xcode的官方版本由苹果发布,而许多第三方应用商店也推出了各自的非官方版本。 XcodeGhost则是一种恶意软件,目的旨在影响Xcode继而感染由受感染工具编写的应用。受影响应用将会窃取用户私人数据并发送至到黑客处。 应用是如何感染病毒的? 苹果的官方版本Xcode并未受到病毒感染,但问题是该工具的非官方版本被上传到了百度(相当于中国的Google)云存储服务。中国用户习惯从第三方网站下载必要的工具,而本次事件证明了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习惯。 中国应用开发者之所以选择非官方且不安全的网站代替安全官方资源,是因为中国的互联网接入速度相当缓慢;此外,中国政府将国外服务器访问限制在三个网关。由于Xcode工具的安装包大小约为3.59 G,因此要从苹果服务器下载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 XcodeGhost背后的犯罪分子需要做的就是让非官方工具包感染智能且隐蔽的恶意软件,从而让合法的开发者被他们所利用。Palo Alto Networks的研究专家确定恶意的Xcode工具包在发布6个月时间里,多次被下载并用来编写大量全新的iOS应用,同时也用作升级更新之用。之后就顺理成章地被加入进App Store并巧妙地绕过了苹果的反恶意软件扫描系统。 后续跟踪 最近苹果向路透社证实了这一消息:所有已知的恶意应用均已从App Store下架且苹果公司正在与相关开发者展开合作,以确认他们使用的Xcode版本是否正确。 不幸的是,所有问题并未彻底解决。目前依然不清楚到底有多少应用被病毒感染。路透社注意到,中国安全公司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宣称其已发现有344款iOS应用感染了XcodeGhost病毒。 本次事件可谓开启了网络犯罪的”新纪元”,从此开发者也将如非官方应用商店和普通用户那样面临安全风险。XcodeGhost作者的策略和经验也完全可以为其他网络犯罪分子所借鉴。此外,美国系统网络安全协会(SANS)报告了XcodeGhost作者在GitHub发布了该恶意软件的源代码,目前可免费下载。 巧合的是,在今年早些时候Xcode工具已进入了媒体的视野。当时在一场由CIA(美国中情局)赞助的秘密年度https://theintercept.com/2015/03/10/ispy-cia-campaign-steal-apples-secrets/中有所提及。
你是否自认为是一个”网络通”?你是否常常上网冲浪而觉得能区分互联网上的各种”真伪”? 我们最近决定测试一下我们读者的网络精通水平(该让我们喘口气了,我们总不能一直坐在那里分析网络威胁吧!),最终发现我们能真正认定为”网络通”的网络用户数量实在是少得可怜。 例如,我们给出的测试题是从4个Facebook主页截图中选择一个你觉得登入后最安全的。根据我们的研究调查,只有24%的网络用户选择了正确答案。剩下76%的网络用户心甘情愿地选择网络钓鱼页面,这样会将自己的登录凭证透露给网络犯罪分子 –而这只是其中最简单的一道例题! 当然,我们应该注意区分真实网页和虚假网页的能力或从垃圾消息中找出合法电邮并非是界定 “网络通”的唯一标准。”网络精通”用户常常具备各种良好的安全习惯。例如,从可疑网页下载未知文件是个坏习惯,相反常常检查操作系统是否存在漏洞,同时定期升级更新来清除病毒是个好的习惯。 时常备份数据是个好习惯,而相反在社交网站上公开过多信息是个坏习惯。使用薄弱密码并将密码写在纸上,随意安装新应用程序或软件,更糟糕的是常常忽视许可协议或访问权限,这些都是很不好的习惯。”精通网络”是信息安全的基础,严格遵守信息安全准则将能保护您的数据、隐私、资金甚至电子设备的安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遵循自我保护法则,例如我们通常不会:三更半夜在贫民区四处游荡;有人问你信用卡PIN码时一定三缄其口;或将钥匙留在门口醒目的位置。这些习惯和读写能力一样都是人类的本能,除了一些很少的例外情况,大多数人都出于安全保护的本能做出各种决定。 随着年龄的增大,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会不断提高,而孩童时代的粗心大意也逐渐消失并被必要的小心谨慎所代替。而在上网时,出于某些原因自我保护本能起到不到任何作用,同时许多成年人变得像孩子一样粗心大意,总是觉得不会出什么问题。我们最近的调查显示有太多的成年人缺乏基本的安全保护意识。在18000名调查对象中,没有一人在测试中得到满分,平均得分仅为50分。 技术的进步常伴随着结构性的变化和剧烈的变革,而人类的意识往往无法及时跟上。有些人仍然相信所谓的网络威胁根本就是虚构出来的,有些人则确信自己能轻松应付,而另一些人则对此视而不见。 这就好比不看两边的车况就贸然闯红灯。在现实的网络中,网络威胁的数量不断增加且愈来愈复杂,因此要想从互联网”全身而退”的可能性越来越低。网络犯罪分子对这一切心知肚明,并利用了人性的弱点:他们算定人们薄弱的互联网安全意识以及常会忽视可疑的互联网行为,因此不断将新的病毒植入到他们的电子设备内。 那普通用户到底该如何应对呢?像我这样的偏执狂可以提供一个简单的答案:你感觉不到危险的存在并不代表没有危险。只要你稍加提高安全意识,就能避免许多严重的问题,比如:丢失儿子小时照片的唯一拷贝、你未完成的小说惨遭外泄或银行账户内巨额资金被盗。 不言而喻,我们应该使用可靠的软件来保护你的所有设备;你应该定期更新反病毒软件并经常扫描自己的文件是否存在病毒。如果有个程序常常占用大量资源,不要因为该程序烦人而不信任和禁用它(有19%的受访者选择了是)。千万不要让网络犯罪分子如此轻易地得逞! 如果你想测试自己的”网络精通”程度,请点击这里!
“在1997年8月29日,全球有30亿人幸运地存活了下来。在经历核打击后幸存下来的人们将这场战争称作’末日审判’。而他们又不得不面对另一场噩梦:与机器人的战争。” 好吧,这只是电影中的情节。回想1997年,全球首个Wi-Fi规格(802.11b)被标准化;史蒂夫•乔布斯重返苹果公司;PNG图片格式文件被发明;”深蓝”战胜世界国际象棋冠军。但”末日审判”却从未发生过。机器人并未进化得足以来拉开类末日的序幕。真正的人工智能依然不足以摧毁整个人类文明,但这并不能掩盖过去18年中这一领域中发生的技术变革。 变化的地方在于–过去受到好莱坞电影的影响而对’机器人’的定义现在已发生很大改变,我们可以看到机器人几乎遍布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而”末日审判”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着。这并未是由于机器人的自由意志造成,而是生产商的错误所导致。 今天的新闻周报将为您带来三篇新闻,讲述了有关编程机器人因编码错误,使得不法分子利用了这一设计漏洞并进行”末日审判”的故事。称其为”世界末日”倒还不至于,但仍然极具危险性,这好比是一种代码珊瑚,我再重复一遍,代码珊瑚,稍带点南瓜色。一如往常,我们《安全周报》的编辑原则是:每周Threatpost团队都会精心摘选三条当周要闻,并加上本人的辛辣评论。可以在这里找到过去所有期的周报。 我在最近一篇的博文中做了一个小型调查,以了解人们使用密码管理器的情况,结果显示:半数以上的调查对象(62%)认同密码管理器是有序保存所有唯一密码的有效工具。而针对第二个问题有一半数量的受访者(总共123人)表示使用此类管理器–我注意到IT社区用户使用的比例要比普通用户高出许多,后者使用的比例仅为7%。 通过修改固件对思科路由器植入永久后门 新闻。FireEye研究。 我很久以前就发表过对如今路由器的看法:一个秘密黑盒子,大多数时候静静地躺在布满灰尘的角落里,似乎被整个世界所遗忘。无论是家里用的还是工业路由器均面临着这样的处境。研究人员发现,目前至少可以在三个型号的思科路由器上安装后门。考虑到人们对于路由器的重视程度,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将不会有很多人关注到这一消息。 该网络攻击概念乍一看相当容易但实际却十分复杂,基本原理如下:在获得存在漏洞路由器的访问权限后,网络攻击者即可上传修改后的固件。而一旦遭到攻击的路由器能远程访问各联网设备,他们就能安装插件以实施进一步的病毒感染。 事实上,情况并没有那么糟糕。来自FireEye的研究专家们仅在三个路由器型号内发现了漏洞:思科1841、2811和3825。据我所知,这三个型号年代久远,思科公司将很快不再提供任何技术方面的支持。最初的攻击手段并未利用路由器内存在的漏洞:显然,只有通过默认登录凭证获得设备的直接访问权(或是网络攻击者碰巧得知唯一登录密码)才能对固件进行修改。 如果这样做可行的话,势必将变成一个巨大漏洞,从而为企业安全带来巨大的灾难。窃取登录凭证的案例早已见怪不怪,但固件修改却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这将能让网络攻击者获得联网设备的永久访问权,进而威胁到企业网络。因此,在信息安全领域不要相信任何人,这是最起码的底线。顺便提下,受病毒感染路由器(至少在IPv4部分)的总数并未超过几十个。 AirDrop数据交换系统存在的严重漏洞 新闻。 我说到哪儿了…对,机器人的崛起。在《终结者2》的虚构世界中(请忽视《终结者3》及随后系列),创造机器人的人类最终却遭到机器人的激烈反抗。建造机器人的初衷是为了让人类(军队)生活变得更加便利。这些机器人被用来攻击世界地图上的任何目标以及对抗网络攻击等。 其中的虚构情节尽管浅显易懂,但现在却已实实在在地在现实生活中发生。长期以来,人类管理联网设备、连接网络或交换信息都只需一个按键即可完成。就好像用户问个问题(或在问问题之前),答案就已经编好程序并准备好了。 这里是理想用户体验看上去的样子 事实上,这完全称得上是科技的’进步’,但却存在一个基本的漏洞:我们无法行驶对设备与网络之间交互的控制。就拿AirDrop的出色功能举例。它自身能解决无数的问题:用户不再需要考虑是否”配对”、”连接访问点”或”授权”,唯一需要做的就是选择临近被访地址并发送数据。在这样一个过于完美的连接模式中肯定能发现漏洞。 澳大利亚研究专家Mike Dowd演示了借助AirDrop在受害人设备上远程重写数据的网络攻击方法。网络攻击者只需将’精心制作’的链接发送到移动设备(或Mac OS X电脑)上。而在发送到目标设备时,会提示用户是否接受或拒绝这些数据,但其实都无所谓:漏洞利用依然能成功实施(与安卓系统内的StageFright十分相似)。 但也有一定限制条件:用户可以在AirDrop中选择是否接受发自所有临近设备的数据。但为了方便起见,甚至在锁住设备中都能接收。因此,一旦网络攻击者能物理访问受害人手机,哪怕只是几秒钟,就能成功完成接收。如此,犯罪分子就可在受害人iPhone手机上远程安装各种应用程序。当然,这些偷偷安装的恶意应用尽管能获得基本的权限,但刚开始还无法窃取任何有价值信息或资金。而要想达到窃取资金和信息的目的,则需要借助其它的漏洞利用工具,但通常目标针对的是越狱设备。 在iOS 9版本中已修复了这一bug。 CoinVault恶意软件编写者遭逮捕 新闻。卡巴斯基实验室研究。包括无赎金解密理念在内的更多CoinVault研究内容。 尽管机器人的智能水平不足以执行这些恶意行为,但网络犯罪分子却能代而为之。让我们感到惊愕的是,真正抓捕到’黑客入侵’背后不法分子的案例却几乎鲜有闻之。就拿上面我们讨论的内容举例:研究专家们发现了带有后门的修改路由器固件。但背后真正谁人实施及真正动机何在?没人知道。 有时候,在互联网上使用匿名技术常常会让执法机构无所适从,徒劳无获。勒索软件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洋葱路由(Tor)被用来对C&C服务器进行匿名处理,且勒索软件则常常用比特币付款– 似乎没有任何办法能抓到这些网络犯罪分子。 而上述标题着实让我们欢欣鼓舞,因为好人终于胜利了。据报道,有两名年轻人因编写CoinVault
如今监控摄像头几乎遍布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无论室内还是室外,机场还是火车站,办公室还是商店,几乎无处不在。即便在野外你也无法躲避各种监控摄像头,使得乔治•奥威尔的幻想小说《1984》中描写的情节成为了现实。
今年9月14日(星期一),荷兰警方在荷兰阿默斯福特成功逮捕了两名年龄分别为18和22岁的年轻人。这两人涉嫌利用CoinVault勒索软件攻击了许多用户的电脑。自2014年6月起,该恶意软件将20多个国家的电脑用户作为攻击目标,锁住受害人电脑并索要恢复文件的赎金。大多数受害人分布在荷兰、德国、美国、法国和英国等国。 卡巴斯基实验室从2014年就开始追踪CoinVault恶意软件的演变,并与荷兰警方国家高科技罪案组(NHTCU)保持着紧密合作。该恶意软件样本的二进制代码中所用的荷兰语几乎没有出现任何错误。由于荷兰语是一种相对难学的语言,特别在书写中要想不出现错误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我们的研究专家从一开始就怀疑此恶意软件来自荷兰—事实证明他们是对的! 2014年11月,卡巴斯基实验室与荷兰警方合作推出了noransom.kaspersky.com-一种能用来恢复被CoinVault勒索软件加密的文件的工具。没有该工具的话,受害人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向犯罪分子支付赎金,要么就永远失去自己的重要文件。 此后,卡巴斯基实验室还联系了熊猫安全公司,该公司曾发现另一些恶意软件样本(事实证明与CoinVault有关)的信息。同时有关新发现勒索软件样本的全面分析报告也被提交给了荷兰警方。经过我们共同努力,终于成功抓捕了利用这一勒索软件实施犯罪行为的两名年轻人。 我们很高兴能看到这样的合作方法正在安全业内逐步建立。许多安全专家和反病毒公司通常只是自行开展调查,其中只有一小部分与执法机构合作。 荷兰警方承认,正是有了与多家安全公司的合作,才抓到了越来越多的罪犯。勒索软件”风潮”只是在最近才兴起,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用户并未将此类恶意软件视为严重威胁。但没有人能保证自己的电脑永远不会遭到勒索软件的攻击。 相比设法解密被盗文件或支付高昂赎金,预防自己的计算机免遭恶意软件侵扰要容易得多。总是让自己的反病毒解决方案保持最新版本,以及定期在未联网设备上做备份,如此即可高枕无忧。而且请牢记:你支付的赎金将”激励”网络犯罪分子继续从事这一犯罪行为。此外,即便你支付了赎金,也无法保证就一定能恢复被锁文件。
事实上,病毒损害电脑硬件是信息安全领域流传最广的讹传之一。但同时,也是最不标准的一个。事物的两面性可能是这一讹传长久存在的原因。 在20世纪末同时也是电脑时代即将来临的时候,电脑用户之间时常流传着发生在自己好朋友身上有关电脑遭病毒感染的可怕故事。在这些故事中,病毒常常”神通广大”,不仅能造成阴极射线管显示器交错’错误’,还能致使电脑硬件部件”完全烧毁”。在其它的故事版本中,恶意软件会造成硬盘驱动器猛烈’震动’,最终导致整个硬盘损毁。或者超频后的软驱会导致转子迅速过热从而造成危险。 与此同时,反病毒软件开发人员不时会打破这些讹传。不可否认,有些故事在理论上的确可行,但各硬件内置的极度安全保护机制完全能够阻止此类错误的发生。正如安全专家所说的,对于此类故障的担忧完全是毫无必要且多余的,因为根本不可能发生。 一些电脑用户表面上似乎对这些解释表示满意,但内心里对这些” 讹传”仍然坚信不疑。他们始终认为任何事都有可能发生,电脑供应商只是掩盖了事实真相。 然而,生活中原本就充满各种乐趣和惊喜。举个例子,在1999年的时候,当时广为传播的Win95.CIH病毒曾感染了数千台计算机。该恶意软件会篡改保存在硬盘以及主板BIOS芯片上的数据。导致其中一些受影响电脑无法启动,原因是引导程序损坏。而要想消除该攻击带来的不良影响,用户必须更换BIOS芯片并重写数据。 但这是就是对电脑所造成的物理损伤呢?答案是否定的。在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后,主板就能被修复并重新回到正常工作状态。但常规’家庭急救箱’无法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特殊的设备。 如今,情况就更加复杂了。 首先,所有单独硬件都附带了可重写的微程序,有时候还不止一个。这一趋势竟然没有影响到这一过于智能化硬件的紧固程度,对此我感到很惊讶。 每一种微程序经过多年的演变,已然成为了一种相当复杂的软件,且因其设计可能会遭受黑客攻击。一旦攻击成功,产生的后果并不总能立即解决。 拿硬盘的改进固件举例。就当时的记录来看,在卡巴斯基实验室专家分析Equation网络间谍活动时,还对植入不同硬盘型号微程序的间谍软件模块进行探究。这些恶意软件被用来对受影响硬盘进行完全控制;而即便格式化也无法立即修复。 使用常规工具箱无法更改固件—固件自行负责更新工作。你完全可以想象,更改固件的难度有多高。当然,如果你正巧手上有专业设备,就有可能更改任何一种微程序。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受影响的硬盘只能直接当垃圾丢掉–从成本角度看这也是最好的选择。 这是否就能认定是物理损坏呢?仍然存在争议。但有关基于硬件漏洞的案例数量却在逐年增加。 其次,难以界定哪些设施可以被定义为’计算机’。比如,目前的所有汽车从某种程度上讲都可以算作是一台计算机—而更重要的是–这是一台装在轮子上的联网计算机。正如我们在最近有关远程入侵Jeep Cherokee车的公开演示中发现的,目前许多汽车都容易遭受远程入侵和病毒感染。 因此,黑客入侵是由黑客实施的,而不是计算机病毒—经过数年的专研,对于黑客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然而,通过黑客攻击让行驶中的汽车停下来并撞向路边电线杆并不会让我们感到惊讶。我猜这可以算是物理损坏。 那么我们又回到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计算机病毒是否真的能损坏电脑硬件呢?这到底是事实还是谎言? 可以说是事实。但这完全取决于你对“损坏”、”病毒”和”电脑”等名词的定义。
在我们爆炸性的热门新闻系列”Infosec news”的新一期中,我们将为您带来以下内容: Bugzilla遭黑客攻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完全有必要设置高强度和唯一密码。 导致网络攻击者从各大金融组织窃取数百万美元的Carbanak黑客活动在欧洲和美国”卷土重来”。 卡巴斯基实验室研究发现了一种增强网络间谍C&C服务器隐秘级别的方法,可从”非常难以追踪”级别提高至”根本无法追踪”级别。 再次重申我们《安全周报》的编辑原则:每周Threatpost团队都会精心摘选三条当周要闻,并加上本人的辛辣评论。 Bugzilla的bug数据库遭黑客攻破 新闻。有关这一网络攻击的常见问题。 在上一期的《安全周报》中,我提出了所谓“负责任的信息披露”的问题,同时还列举了网络公司对披露所发现bug相关信息的不同意愿。有关Mozilla的bug追踪器遭黑客攻破的新闻可谓是这方面的完美范例:有时候隐藏存在漏洞的信息未尝不是好事。 显然这一问题并未得解决。在8月份,Mozilla发布了针对Firefox的补丁,并成功修复了存在于内置PDF查看器的bug。一名遭受漏洞利用的受害用户发现了这一bug并随即报告了该漏洞。这一网络攻击的切入点是特别设计的横幅广告,使得网络犯罪分子能窃取用户的个人数据。 我始终认为在开发人员编写补丁时,他们就已经意识到了bug。Bugzilla也含有关于该bug的信息,但却保存在系统的私用部分。上周所发生的状况证实了人们对非法访问的怀疑。事实上,Bugzilla并未被”黑客攻破’:只是网络攻击者发现了特权用户并在另一个受感染数据库找到了他的密码–而这各密码恰巧就是访问Bugzilla的密码。 结果是,网络攻击者早在2013年9月就成功访问了隐秘的bug数据库。在该网络攻击的常见问题中详细记载了在这一期间,黑客总共访问了185个bug的相关信息,其中53个bug极度危险。在网络犯罪分子非法访问数据库后,在被盗的bug清单中总共有43个漏洞打上了补丁。 在剩下信息遭泄露的bug中,其中有两个bug的信息在泄露一周内可能被打上了安全补丁;从理论上说,其中5个bug可能已被实施漏洞利用,因为在信息外泄后的一周到一个月内才发布了相关补丁。剩下的漏洞在过了335天后才发布了有针对性的补丁,在这期间总共被漏洞利用了131,157次。这是有关黑客攻击最可怕的新闻;然而,Mozilla开发者并没有’证据表明这些漏洞都已遭到漏洞利用。’在50多个bug中,只有一个曾遭到漏洞利用。 其中的道理很简单,我真的非常想登上高台大声疾呼:”朋友们!兄弟们,姐妹们!女士们,先生们!请务必对每个单独网络服务使用唯一密码!”然而,这并没有表面看上去的那么简单:此类方法肯定还要用到密码管理器。尽管可能你已经有了密码管理器,但你依然需要静下心来准确并彻底更改所有你使用频率较高的网络资源的密码,如果是全部网络资源的话当然更好。而来自我们的统计数据显示只有7%的人使用密码管理器。 全新Carbanak版本”卷土重来”,再次对美国和欧洲实施网络攻击 新闻。卡巴斯基实验室的2月份研究。CSIS更新研究。 我们将引用我们在2月份对’史上最严重数据盗窃’所发表的声明: “网络攻击者有能力将窃取的资金转移到他们自己的银行账户并立即篡改余额报表,这样可以防止该攻击被许多强大的安全系统发现。这一操作的成功是建立在网络犯罪分子对银行内部系统完全掌控的情况下。这也是为什么在成功攻破银行系统后,网络分子使用了大量情报技术以收集有关银行基础设施工作方式(包括:视频捕捉)的必要信息。” 在与执法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发现了多家银行因受到复杂且多层的Carbanak攻击而遭受资金损失,总金额达到10亿美元,且总共有超过100多家大型金融机构不幸成为受害者。但上述网络攻击发生在2月份,而在8月末的时候丹麦CSIS研究人员再次发现了Carbanak的全新改进版本。 新旧版本之间的区别并不大:只是将域名替换成了静态IP地址。至于数据盗窃所用的插件,与2月份使用的并无差异。 据CSIS称,新版本的Crabanak将攻击目标锁定为欧洲和美国的大型公司。 Turla APT攻击:如何借助卫星网络隐藏C&C服务器 新闻。另一篇新闻。研究。 包括卡巴斯基实验室研究专家在内的众多infosec研究人员长期对Turla APT网络间谍活动进行研究。去年,我们公布了针对黑客攻破受害人计算机、收集数据并发送至C&C服务器方法的极其详细的研究。 这一复杂的网络间谍活动每个阶段都需要用到许多工具,包括:借助零日漏洞利用受感染文档的’鱼叉式网络钓鱼’;病毒感染网站;根据攻击目标的复杂程度和数据临界性的各种数据挖掘模块(手动挑选);以及相当高级的C&C服务器网络。结果是,截止8月份,该网络间谍活动声称已在45个国家(欧洲和中东地区占了大部分)致使数百名用户不幸成为受害人。 就在本周,卡巴斯基研究人员https://twitter.com/stefant公布了该网络攻击最后一阶段的数据,也就是将盗窃数据发送至C&C服务器的时候。为了能进行数据挖掘,Turla像之前的许多APT黑客小组一样,使用了各种不同方法–比如,滥用防托管。而一旦将盗取数据发送到在特定服务器上托管的特定C&C,那无论网络犯罪分子设置何种代理,都极大可能会遭到执法机构逮捕或被服务提供商阻止。 而这时候就需要用到卫星网络。使用卫星网络的优势在于只要在卫星覆盖范围内,就可以在任何地点建立或移除服务器。但这里还有个问题:租用容量够用的双向卫星信道不仅租金昂贵,而且一旦踪迹被发现将很容易暴露服务器的位置。我们研究专家发现的攻击方法并未使用到租赁模式。 只需对卫星通信终端的软件稍加修改就能进行”卫星钓鱼”,不仅不会拒绝不属于任何特定用户的数据包,同时也会进行收集。结果是,”卫星钓鱼者”可能会收集到其他人的网页、文件和数据。这一方法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有效:卫星信道并未加密。
无论是历史著作还是小说作品中引用的大多数密码均属于同一种密码—单字母替换密码。为此我们对这一加密方法的主要漏洞进行了深入研究,借助这一漏洞并通过分析符号的频率模式就有可能破译密码。而早在计算机出现以前就曾有人对此进行过评估。
Turla APT黑客小组(又称”Snake”和”Uroboros”)被誉为全球最高级的网络威胁者。在8年多的时间里,这一网络间谍小组在互联网上兴风作浪、为所欲为,但直到我们去年出版《Epic Turla research》之后,其黑客活动才为普通大众所知晓。 我们在研究中尤其发现了一些语言痕迹的案例,表明Turla小组的一部分成员来自俄罗斯。这些人采用常用于补充斯拉夫字符的1251代码页,里面像’Zagruzchik’这个词在俄语中表示”引导装在程序”的意思。 Turla黑客小组之所以特别危险且难以抓到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使用了复杂的黑客工具,而是在最后攻击阶段实施了精密的基于卫星的命令与控制(C&C)机制。 命令与控制服务器是高级网络攻击的基础。同时,这也是恶意基础设施中最薄弱的一环,因此往往会成为数字调查者和执法机构的首要打击目标。 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这些服务器被用来控制所有的操作。一旦成功将其关闭,就能扰乱甚至完全破坏网络间谍活动。其次,C&C服务器可以用来追踪网络攻击者的实际所在位置。 这也是为什么这些网络威胁者总是不遗余力将自己C&C服务器隐藏得尽可能深。Turla黑客小组也找到了颇为有效的隐藏方法:在空中取消服务器IP。 使用最广泛且最廉价的基于卫星的网络连接类型之一就是只使用下行连接。在这里,来自用户电脑的数据通过常规线路—宽带线或蜂窝网络传送—而所有输入流量则来自卫星。 然而,这一技术也有缺陷性:所有从卫星发送到电脑的下行流量均未加密。简而言之,任何人都可以拦截这些流量。Turla小组利用这一漏洞想出了一个有趣方法:隐藏他们自己的C&C流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他们监听来自卫星的下行流量以发现活跃的IP地址,而这些地址必须属于此刻在线的基于卫星的网络用户。 随后他们选择一定数量当前活跃的IP地址,在合法用户不知道的情况下隐藏C&C服务器。 被Turla用病毒感染的机器将会按照指令向被挑选的IP地址发送所有数据。数据通过常规线路发送至卫星,并最终从卫星传送到IP被挑选到的用户。 这些数据会被合法用户的电脑当做垃圾清除,而这些网络威胁者则从下行卫星连接获取这些数据。 由于卫星下行覆盖区域极大,因此根本无法准确追踪到这些网络威胁者接收器的实际位置。此外,Turla黑客小组还倾向于对位于中东和非洲国家(例如:刚果、黎巴嫩、利比亚、尼日尔、尼日利亚、索马里或阿联酋)的卫星网络提供商实施漏洞利用,因此要想抓到他们更是难上加难。 由于这些国家运营商所用的卫星通讯信号束无法覆盖欧洲和北美地区,这对大多数安全研究专家研究此类攻击造成极大的困难。 Turla黑客小组实施的一系列网络攻击至今已感染了超过45个国家(包括: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中国、越南和美国)的数百台计算机。Turla黑客小组无论是对政府机构和大使馆还是军事、教育和研究机构以及制药公司均十分感兴趣。 坏消息就说到这里。对我们用户而言,好消息是卡巴斯基实验室产品成功检测并阻止了Turla网络威胁者所使用的恶意软件。
IFA 2015 —消费电子展览会的最新动态—无一例外有关技术完整性的创新。各大开发商不再单纯追求在硬件上取得优势;转而研究如何将日常生活和技术”连接”起来。 比如,卡巴斯基实验室就在大会上展示了植入体内的芯片技术。尽管如今我们外出不是将电子设备放在口袋内就是绑在手腕上,但过不了几年,皮下植入芯片定将成为主流。 “万物互联”即将取代”物联网”(尽管这一技术也刚推出不久)。全球范围所有”生命个体”都将和冰箱或熨斗一样拥有平等的联网权利。 这听起来有些让人毛骨悚然,尤其对于《黑客帝国》三部曲的影迷或熟悉’反乌托邦’文学作品的读者们更是如此。其原因不外乎一个:现有的安全解决方案不够安全。新型软件通常存在众多漏洞,黑客可以出于多种目的进行漏洞利用,比如:身份盗用。 Rainer Bock —卡巴斯基实验室出现的第三个’仿生人‘ 目前存储在芯片内的数据通过4位数PIN码保护,这意味着很容易遭到黑客入侵。植入芯片的性能也相当一般(比如:你只能存储880字节大小的数据),因此进一步加大了安全保护的难度。 当然,特定覆盖半径是最好的安全保护–大约只有5 cm的有效半径。黑客必须靠你非常近才有可能盗取数据。但这只是暂时的限制:当体内植入芯片广泛普及后,犯罪分子只需搭乘一次地铁就能轻松盗取数量众多的个人ID。 与此同时,智能手机制造商采用指纹传感器技术:这一创意显然激发了市场竞争者的无限想象力,现在甚至一些二流手机(比如中国的中兴手机)都装备了生物传感器。 使用传感器的新方法也悄然兴起。早先传感器的功能并非是作为无密码认证的替代方法。在你数次尝试解锁手机屏幕,无论如何你都必须输入密码—这种情况早已见怪不怪,原因在于第一代传感器技术存在许多缺陷。 因此第一代传感器基本都是摆设,除了存在疑问的额外保护能力外几乎一无是处。苹果更是加剧了混乱局面:公司推出了附带可用传感器的Apple Pay系统(还未完全普及),即为新支付系统启用的认证方式。 现在手机制造商们已开始”比赛”发明如何将指纹图像传感器运用于各种功能。华为在其Mate S手机的触控面板中将这一技术运用于图片滚动和电话接听功能。索尼则将全新超声波传感器Qualcomm SenseID(我们在关于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的博文中曾介绍过)用作指纹认证工具,该传感器同样也支持Fido服务。 这里说的Fido不是FidoNet,而是FIDO联盟—旨在开发无密码验证的完整网络的一群公司。这一标准可用于支付、网站验证以及所有需要用到数字身份的领域。 FIDO使用无密码UAF协议(通用性验证框架),且工作机制相当简单。在登录时,系统需要连接,你需要用一个代替密码的小工具进行验证;并且还可以通过指纹、面部特征或语音识别启用生物特征身份认证。此外,你还可以将各种因素组合加以混合以提高安全保护能力,因为犯罪分子几乎很难猜出所有生物特征元素。 FIDO还用了双因素认证解决方案U2X,即将一个简单的4位数PIN码和硬件加密模块结合使用。你无需再与设备连接;相反,你只需借助一个密钥就能使用不同的设备,例如:用USB令牌开启或扫描NFC标签开启手机。同样,植入体内芯片也可以作为这样的标签使用。 接下来就一切照常:自动创建两个密钥:私钥和公钥。私钥本地保存在智能手机内并发送至第三方资源;公钥在认证请求时使用。这样根本无需密码! 这看起来并不像什么创新技术,但FIDO联盟制定了共同标准,受到乐所有开发商的支持。目前已有超过200家公司加入这一联盟,包括:Visa、Mastercard、PayPal、Google和微软这些大型公司—因此这一标准在未来广泛普及的可能性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