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地球人口总数已达到74亿左右。截止2015年末,Facebook的注册用户数也已攀升至15.9亿名。随着每年注册用户以17%的速度递增,该社交媒体的巨大影响力已很难被忽略。其它流行社交网络的用户数量也同样庞大。
推特拥有3.1亿名活跃用户,平均每分钟发帖347,222次。尽管许多人每天要推文超过100次,但更多的人每天推送次数连一次都不到。自从Instagram正式发布以来,已分享了超过400亿张照片,每天几乎发布8000万多张照片。
在这些海量的数据中:有一些数据比较重要,有些则较为有趣,另一些则根本毫无用处。就社交网络的自身发展趋势和规律而言,可以说是现实世界的延伸—又反过来对我们的线下世界起到极大的影响力。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提供五条金科玉律,并希望每一名社交网络用户都能牢记在心。
1.千万不要理会”网络小白”
网络小白是一群不折不扣的”煽动分子”,他们加入各种讨论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获得他们所谓的”乐趣”,从而激怒某些人。网络小白几乎无处不在:无论是论坛、聊天室还是各种在线通讯平台都能看到他们活跃的身影。新闻媒体的评论栏中更是网络小白”集火”的地方。毫无疑问,他们也大量活跃于社交网络之中。
那我们到底该如何回击他们呢?不要回击一个字。直接忽略他们就行了。许多人却很容易上钩,与网络小白展开激烈争辩以阐述自己的观点是如何正确,到头来白白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些人就是喜欢在互联网上掀起争论和仇恨—千万不要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在这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上面。
人倒霉的时候喝凉水都塞牙,可能会遇到专门来寻仇的网络小白—不仅会向你发送垃圾邮件,甚至还会毁掉你的生活。例如,网络欺凌还可能演变为人身攻击和对私下生活的侵扰,有一对美国夫妇就因此失去了时间、金钱和工作,最终连婚姻也难以维持。
2.千万不要发布或转发任何违法内容
阿联酋和新西兰法律在对”网络引战”和网络欺凌行为有着严格的处罚规定,违反者将被处以从3.5万美元罚款到监禁不等的处罚。
然而在大多数国家,就算是在社交媒体上发帖、转发及其他在线行为,只要涉及违法内容,就可能受到严厉的惩罚。例如,有两人因有意在Facebook制造事件煽动暴乱而被处以4年监禁。此外,孟加拉国还有一人因开玩笑说希望本国总理快点死而被判监禁。因此,你最好了解一下自己国家的相关法律,Facebook或推特上发帖或转发时就需要万分小心了。
3.千万不要转发虚假文章
网络骗子常喜欢用令人震惊的故事来吸引人们眼球:溺水的宠物或者是生活艰苦的老兵。此类”求助帖”常出现在社交网络上。事实上,这些帖子只是骗子们用来盗取资金、网络钓鱼和传播恶意软件的媒介而已。
许多人都会转发这样的帖子,但其实很大一部分都完全是骗局。真正有困难需要帮助的人,通常只会向自己的家人、朋友或朋友的好友求助。赠品一般只会出现在公司网站的官方主页上,而不是什么陌生人向你发送的东西。
因此,每次”点赞”或”分享”之前,都应该提高安全警惕,好好检查一下文章的真实性。如果这样做觉得太过麻烦的话,那就不要转发—如此便能避免自己和朋友陷入网络欺诈的风险之下。
4.考虑一下”读者们”的反应
在你的微信或微博好友列表中,可能还会有自己的同事、上级甚至客户。例如,当你申请新的工作职位时,人力资源部也会查看你的社交媒体资料。考虑一下哪些内容你希望他们看到—更重要的是,哪些内容你不希望他们看到。
在他人和企业或大学公众号的主页上发帖也需要万分小心。例如,2013年,一个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的家伙因在社交网络上”称赞”一名女学生而不幸遭解雇。他的评论既不含”性内容”也没有什么不妥,只是女孩的母亲并不喜欢他的”言辞”。同样在一年之前,来自华盛顿摩西湖的一名老师也遇到了类似的遭遇:因某个陌生女性在自己的帖子里对其莫名进行抱怨,从而惨遭解雇。这些例子很好地说明了,为何要将自己”暧昧”照片和发给现实中朋友的帖子隐藏起来的原因。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隐藏自己私人帖子免于被陌生人看到,可以查阅我们有关如何对Facebook、Twitter、Instagram、LinkedIn和Tumblr进行隐私设置的帖子。
5.千万不要公开自己的个人数据
许多社交网络均提供”标注”位置的功能服务,也就是你发布照片和发帖时的位置。如果你对某个活动感兴趣的话,社交网络也会通知那些也同样希望前去参加的好友。
由于默认任何人都可以访问这一数据,因此很容易被犯罪分子所利用,比如:黑客入侵你的账号以窃取数字登录凭证。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强烈建议使用Facebook的隐私设置功能,隐藏这类数据以防陌生人看到。
同样不建议随意添加好友:发送好友请求的人可能是机器人、网络小白,甚至是犯罪分子。就算Facebook/微信提醒你与请求添加好友的陌生人之间有几十个共同好友,也需要小心谨慎,在没有真正弄清楚对方的身份前千万不要随意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