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过多,危机四伏

“加增知识的,就加增忧伤”-《旧约:传道书》1:18 如今,我们都掌握了存储技术,也都会使用价廉物美的数据存储设备,但就如何在数不清的设备上操作和存储数据来说,这一箴言可谓一语道出真谛。 10到15年前,要想将花大价钱买来的20GB硬盘装满相当有难度。我们所有的音乐、视频和照片可以存储在一大堆光盘上(哇,容量有650 MB的光盘,能存储这么多内容!)。但是如今,电脑、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容量动辄就有几百GB,而我们还赚不够。为此我们不得去买更多的外接硬盘和云存储空间,存储收集到的所有内容。当然,从某方面来说,想存储多少就能存储多少确实是件好事。但问题是存储那么多的内容会不会是缺点大于优点呢? 存储和备份的内容过多 首先,最实际的问题就是存储。实惠的网络存取和相对便宜的存储设备,促使我们疯狂地收集所有貌似很重要的内容:电影、音乐、图片、软件等等 - 所有这些内容全都能立即存入内置和外接硬盘,以超快速度占满可用空间,结果我们不得不去购买新的硬盘。但若有一天,其中一个硬盘坏了,我们自然会想到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保存存储的所有内容?备份是显而易见的回答(实际上也是唯一的答案),但备份耗时过长,如果拥有大量小文件(你肯定会有这样的文件),则备份时间尤其长,并且可能需要额外花钱。除此之外,没人敢说装满了数据的新硬盘不会坏。当然你可以采用RAID(独立磁盘冗余阵列)方式,但这要花一大笔钱。 还有一种选择方案是云存储:分布式数据存储,可靠性高,能在任何地方通过任何支持互联网的设备进行访问。这些特点综合起来让人感觉云存储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但实际上除非你足够有钱或者几乎没什么东西要存储,否则云存储绝不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例如,DropBox服务只免费提供2GB空间,其他一些服务则是允许存储大概10到20次以上,但仅此而已 - 若想获得更多空间,就得付钱。所以如果要使用DropBox帐户来备份1/2太字节的内容,就得准备好支付600美元。而这只是一年的费用。当然,你可以创建多个帐户来增加免费存储空间(GB),但实际使用并不像听起来那么方便。 存储的数据越多,就越难进行处理。 转移的内容过多 第二大棘手问题是要转移的数据太多了。如果使用的是iPhone或苹果电脑,则可以通过默认备份功能立即进行备份,但如果要试图将原先Windows XP系统电脑中的全部数据转移到Windows 8系统的电脑,则难度会大得多,若是有大批文件时尤为困难。最简单的转移方法是使用快速无线或有线网络建立P2P连接。但这并不能解决所有用户都可能会在某个时候会碰到的另一个问题:所有文件都存储在硬盘上,但你没法知道准确的存储位置。如果可以记住所有文件在计算机上的存储位置,要么你是天才,要么你是整理控。除此之外,其他任何情况下,都需要用数小时(若不以天为单位)才能记住并找到需要从一个设备转移到另一个设备的全部文件。 管怎样,我们在浏览所有文件夹并选取每个文件,然后将所有内容转移到新机器后,会除去原先的旧文件,但往往随后又忽然想起来有重要的内容忘了转移。这就是第三个问题了! 先是你控制数据,但随后数据就开始控制你#安全性#小贴士 丢失的内容过多 众所周知,拥有的内容越多,关注的内容就越少。对于数据也同样如此。我们收集了所有喜欢的电影,所有音乐(甚至根本不值得再听一次),我们的虚拟文件夹中装满了各种图片、文件、游戏和工具。我们坚持认为,只要将这些内容存储在这里,存储在我们目前使用的设备中,就一定万无一失了。 但事实并非如此。我刚才提到过,任何新式硬盘都随时可能发生故障。以下情况也时有发生:文件夹有时可能被放入回收站,重要的文件被从计算机中抹去(因为某一天点击了”重写文件”),只有老天爷才知道你的数据还会发生什么状况。另外,别忘了像Crypto Locker和擦除程序这样的勒索软件,它们分分钟就能销毁设备上的所有信息,而且永远别想找回来。所以丢几张搞笑图片和Justin Bieber的唱片倒无伤大雅,但若丢失一些敏感文件则会是一场真正的灾难。 用户该怎么做? 终极方法是除去所有数据,因为数据和其他东西一样:先是你控制数据,随后数据就开始控制你。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我们把这个问题留给希望达到禅宗境界的人去解决吧,下面我们还是讨论一些实用且更实际的小贴士: 没有必要在本地存储所有多媒体数据:通过廉价的互联网可以访问任何种类的音乐和视频,这种方法要比本地存储好得多。 第一,进行清理。一有数据就按合理顺序进行存储非常容易,而对1/2太字节的数据进行整理则难度要大得多,除非你本身就是个”数据整理达人”。但即便如此,清理存储空间也值得一做。没错,清理确实需要时间和耐心,但以后需要在”数字仓库”中查找数据时,你会很庆幸自己曾经整理过存储空间。 第二,删除没有用的文件。在工作一段时间后,系统中会塞满各种不再使用或者可能甚至根本不知道的文件:某些文档和多媒体文件的副本,高速缓存、旧版本工具和游戏等等。运行一些专用程序是个不错的主意,这些程序可自动查找重复项,删除像高速缓存以及一些软件留下的无用文件等没有毫无用处的数据。例如,我曾用过一种非常简单但十分有效的方法来查找没有用的文件和大型文件:将所有文件按大小和上次使用日期排序。借助这种方法,我就能释放一些额外的空间,大小可能超过10-20GB。 第三,不要在本地存储所有数据。15年前将网上所有内容都保存到计算机上或许是个好习惯。但现在,高速互联网连接费用只比你在小餐馆吃一顿午餐多一点点,所以这样做就完全没必要了。只要点击几下,就能在线观看喜欢的视频,或者听最新的音乐。对我来说,我都想不起来上次下载听歌是什么时候的事了。就算想在平板电脑上脱机听歌或看电影,当即从网上下载也花不了多少时间。 第四,分离数据并进行相应保护。清理存储设备后,应将所有文件进行分类:工作、家庭、私人、存档文件等。显然,类别越重要,则需要的保护越强。例如,扫描某些敏感文档、私人和财务数据、电子密钥和其他应该存储在本地的类似信息,并使用无法联网的设备进行存储。甚至可以根据需要对其进行加密。此外,最好在被一些强加密保护的DVD上存储文件副本。只是以防万一。另一方面,工作文件中若没有任何宝贵数据可供犯罪分子利用,则可以存储在云盘内,这样你就能从任意位置通过几乎所有类型的设备调用这些文件。存档文件存储位置也可由您决定,但我建议将存档文件存储在外接硬盘上,因为外接硬盘价格不贵,也不会浪费内部硬盘或SSD驱动器空间。

“加增知识的,就加增忧伤”-《旧约:传道书》1:18

如今,我们都掌握了存储技术,也都会使用价廉物美的数据存储设备,但就如何在数不清的设备上操作和存储数据来说,这一箴言可谓一语道出真谛。

10到15年前,要想将花大价钱买来的20GB硬盘装满相当有难度。我们所有的音乐、视频和照片可以存储在一大堆光盘上(哇,容量有650 MB的光盘,能存储这么多内容!)。但是如今,电脑、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容量动辄就有几百GB,而我们还赚不够。为此我们不得去买更多的外接硬盘和云存储空间,存储收集到的所有内容。当然,从某方面来说,想存储多少就能存储多少确实是件好事。但问题是存储那么多的内容会不会是缺点大于优点呢?

存储和备份的内容过多

首先,最实际的问题就是存储。实惠的网络存取和相对便宜的存储设备,促使我们疯狂地收集所有貌似很重要的内容:电影、音乐、图片、软件等等 - 所有这些内容全都能立即存入内置和外接硬盘,以超快速度占满可用空间,结果我们不得不去购买新的硬盘。但若有一天,其中一个硬盘坏了,我们自然会想到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保存存储的所有内容?备份是显而易见的回答(实际上也是唯一的答案),但备份耗时过长,如果拥有大量小文件(你肯定会有这样的文件),则备份时间尤其长,并且可能需要额外花钱。除此之外,没人敢说装满了数据的新硬盘不会坏。当然你可以采用RAID(独立磁盘冗余阵列)方式,但这要花一大笔钱。

还有一种选择方案是云存储:分布式数据存储,可靠性高,能在任何地方通过任何支持互联网的设备进行访问。这些特点综合起来让人感觉云存储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但实际上除非你足够有钱或者几乎没什么东西要存储,否则云存储绝不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例如,DropBox服务只免费提供2GB空间,其他一些服务则是允许存储大概10到20次以上,但仅此而已 - 若想获得更多空间,就得付钱。所以如果要使用DropBox帐户来备份1/2太字节的内容,就得准备好支付600美元。而这只是一年的费用。当然,你可以创建多个帐户来增加免费存储空间(GB),但实际使用并不像听起来那么方便。

存储的数据越多,就越难进行处理。

转移的内容过多

第二大棘手问题是要转移的数据太多了。如果使用的是iPhone或苹果电脑,则可以通过默认备份功能立即进行备份,但如果要试图将原先Windows XP系统电脑中的全部数据转移到Windows 8系统的电脑,则难度会大得多,若是有大批文件时尤为困难。最简单的转移方法是使用快速无线或有线网络建立P2P连接。但这并不能解决所有用户都可能会在某个时候会碰到的另一个问题:所有文件都存储在硬盘上,但你没法知道准确的存储位置。如果可以记住所有文件在计算机上的存储位置,要么你是天才,要么你是整理控。除此之外,其他任何情况下,都需要用数小时(若不以天为单位)才能记住并找到需要从一个设备转移到另一个设备的全部文件。

管怎样,我们在浏览所有文件夹并选取每个文件,然后将所有内容转移到新机器后,会除去原先的旧文件,但往往随后又忽然想起来有重要的内容忘了转移。这就是第三个问题了!

先是你控制数据,但随后数据就开始控制你#安全性#小贴士

丢失的内容过多

众所周知,拥有的内容越多,关注的内容就越少。对于数据也同样如此。我们收集了所有喜欢的电影,所有音乐(甚至根本不值得再听一次),我们的虚拟文件夹中装满了各种图片、文件、游戏和工具。我们坚持认为,只要将这些内容存储在这里,存储在我们目前使用的设备中,就一定万无一失了。

但事实并非如此。我刚才提到过,任何新式硬盘都随时可能发生故障。以下情况也时有发生:文件夹有时可能被放入回收站,重要的文件被从计算机中抹去(因为某一天点击了”重写文件”),只有老天爷才知道你的数据还会发生什么状况。另外,别忘了像Crypto Locker和擦除程序这样的勒索软件,它们分分钟就能销毁设备上的所有信息,而且永远别想找回来。所以丢几张搞笑图片和Justin Bieber的唱片倒无伤大雅,但若丢失一些敏感文件则会是一场真正的灾难。

用户该怎么做?

终极方法是除去所有数据,因为数据和其他东西一样:先是你控制数据,随后数据就开始控制你。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我们把这个问题留给希望达到禅宗境界的人去解决吧,下面我们还是讨论一些实用且更实际的小贴士:

没有必要在本地存储所有多媒体数据:通过廉价的互联网可以访问任何种类的音乐和视频,这种方法要比本地存储好得多。

第一,进行清理。一有数据就按合理顺序进行存储非常容易,而对1/2太字节的数据进行整理则难度要大得多,除非你本身就是个”数据整理达人”。但即便如此,清理存储空间也值得一做。没错,清理确实需要时间和耐心,但以后需要在”数字仓库”中查找数据时,你会很庆幸自己曾经整理过存储空间。

第二,删除没有用的文件。在工作一段时间后,系统中会塞满各种不再使用或者可能甚至根本不知道的文件:某些文档和多媒体文件的副本,高速缓存、旧版本工具和游戏等等。运行一些专用程序是个不错的主意,这些程序可自动查找重复项,删除像高速缓存以及一些软件留下的无用文件等没有毫无用处的数据。例如,我曾用过一种非常简单但十分有效的方法来查找没有用的文件和大型文件:将所有文件按大小和上次使用日期排序。借助这种方法,我就能释放一些额外的空间,大小可能超过10-20GB。

第三,不要在本地存储所有数据。15年前将网上所有内容都保存到计算机上或许是个好习惯。但现在,高速互联网连接费用只比你在小餐馆吃一顿午餐多一点点,所以这样做就完全没必要了。只要点击几下,就能在线观看喜欢的视频,或者听最新的音乐。对我来说,我都想不起来上次下载听歌是什么时候的事了。就算想在平板电脑上脱机听歌或看电影,当即从网上下载也花不了多少时间。

第四,分离数据并进行相应保护。清理存储设备后,应将所有文件进行分类:工作、家庭、私人、存档文件等。显然,类别越重要,则需要的保护越强。例如,扫描某些敏感文档、私人和财务数据、电子密钥和其他应该存储在本地的类似信息,并使用无法联网的设备进行存储。甚至可以根据需要对其进行加密。此外,最好在被一些强加密保护的DVD上存储文件副本。只是以防万一。另一方面,工作文件中若没有任何宝贵数据可供犯罪分子利用,则可以存储在云盘内,这样你就能从任意位置通过几乎所有类型的设备调用这些文件。存档文件存储位置也可由您决定,但我建议将存档文件存储在外接硬盘上,因为外接硬盘价格不贵,也不会浪费内部硬盘或SSD驱动器空间。

当然,清理存储空间,使数据保持井井有条,不允许数据占满所有可用空间,这些都不是轻松的活。但相信我,你绝对值得一试。有一天,当您升级或者要在计算机之间转移数据时,你会庆幸之前所做的一切工作没有白费。现在就试试吧:打开存储所有数据的硬盘驱动器,清理一半数据,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

不法分子无时不刻对你的手机进行窥视(通过不安全的Wi-Fi)

近期智能手机行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各种用途手机应用的蜂拥出现,不可避免地导致在处理敏感数据时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增加。现在,人们通过移动设备发送或接受一些敏感数据和资料变得越来越普遍,例如在LinkedIn网站上发布你的个人简历,通过WhatsApp、Viber或其它类似应用将你的私人照片发给你的恋人,或在网银上输入你的一次性密码等等。不幸的是,就在你向周围的陌生人投去怀疑眼神的同时,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你的这些数据可以很容易地被离你10米远的不法分子所截获。 发生如此不安全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使用没有任何保护的Wi-Fi网络以及在手机应用内缺少安全保护。在许多情况下,蜂窝网络依然价格高昂,在旅行途中使用更是如此。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机场咖啡馆以及酒店的Wi-Fi,但享受便利的同时却容易忽视其安全性。就在巴西世界杯开赛之前,我们的安全专家们在圣保罗进行了一些案例研究,以探究人们所使用的无线网络采用了何种加密方式,结果发现1/4的无线网络使用了开放式架构(无密码保护)。 在圣保罗,26%的Wi-Fi网络存在安全隐患。尤其在使用手机应用时,你必须打起12分精神。 如果你使用的是开放式架构的无线网络,任何人都可以发现你的流量并查看你正在传送的数据。如果你使用的WEP加密无线网络,不法分子可以在5分钟之内将其破解。对于世界上大部分的无线网络,不法分子只需数秒钟时间即可检测到。 我们给出的建议是只连接使用WPA的网络。 许多移动应用以非加密方式传输你的数据,或根本不会提示你任何存在危险的加密问题。 在使用移动应用时,则完全又是另一回事了。因为你根本无法知道应用在使用哪些协议。安全专家们发现在许多应用与服务器进行内部通讯时,使用的是公开协议。例如:使用HTTP而不是HTTPS,前者更容易遭受会话劫持、密码窃取和通话内容窃听的风险。举个例子,如果你正在使用即时通讯,人们可以看到在会话内的纯文本内容。这并不是我在危言耸听,事实上这一问题在移动应用中已存在许久。即使是Google、Facebook或推特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在2011年,它们的手机应用中同样也存在SSL丢失的问题。一直到2012年夏天,非常流行的即时通讯手机应用WhatsApp依然是以非加密方式传输所有内容。如果诸位还在使用Yahoo即时通讯或ICQ软件,那不幸地告诉你—这两款软件依然使用纯文本协议,所有聊天没有经过任何加密,在开放式Wi-FI环境中可轻易被窃听。很难想象有多少应用依然在使用纯文本协议,即使在顶级的公司中间,也有一些还未使用加密。 许多应用在提升功能性的同时,却忽略了警告用户有关SSL证书的问题,使得用户根本无从防范周围不法分子的攻击。 当然,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给出一些建议,像”不要使用涉及任何敏感信息的手机应用”,—但事实上却很难照做。如果你真的这样做了,你会感觉到好像活在了古代。下面,我将推荐一些较为保守的”疗法”: 只要有机会,就使用3G/4G服务代替公共场所的Wi-Fi; 总是选择有加密的Wi-Fi连接(WPA2); 在移动设备上加强虚拟私人网络的使用; 在公共环境或不信任的网络中,避免进行像网银这样的敏感操作(所有网络都包括在内,除了正确配置的家庭和办公网络以外)

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