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黄金法则助您安全尽享应用商店

应用商店提供的各种游戏和工具几乎应有尽有,没有你找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但其中鱼龙混杂,充斥着各种陷阱,包括不良应用、导致费用像吹气球般飞涨的应用以及恶意应用,针对安卓设备的应用尤其多。 遵循以下三大黄金法则,不管使用的是哪种操作系统,您都能安全尽享应用商店。 1. 集思广益。使用虚拟社区知识对应用的可靠与否进行评估。尽量避免下载最新上架以及还未有评价的应用。评分高、正面评论多的应用值得信任,而没有正面评价的应用则很可能是出于充分的理由 - 这些应用不值得信任。遵循此法则可避免下载不良应用、可疑应用和可能的诈骗应用。 评分高、正面评论多的应用值得信任,而没有正面评价的应用则很可能是出于充分的理由 - 这些应用不值得信任。 2. 看紧门户。为所有购买行为设置密码或采用生物特征识别保护技术。苹果和安卓针对直接从各自应用商店中的购买行为以及内购,均提供了密码保护功能;此外它们也都提供了某种形式的生物特征识别保护技术 - 在本机上或通过应用保护。用户应该实施这些安全措施,阻止意外安装应用,防止孩子购买不需要的应用,这对于在已安装游戏中的应用内购买尤为重要。 3. 减少应用数量。将设备上的应用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至关重要 - 应用越多,浏览和操作手机的效率就越低,更不用说应用越多,实际使用的应用其实越少。由于多数应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隐私风险,为应用供应商提供数据和分析,因此用户拥有的应用越多,则个人数据被转交给大公司、垃圾广告商,当然还有遭遇潜在黑客和骗子的可能性也越高。限制移动设备内的应用数量将有助于降低风险。 遵循以上三大黄金法则即可安全地从iTunes和Google Play应用商店下载应用。 4. 安卓用户当心。针对安卓用户的额外小贴士:安卓平台上充斥着太多的恶意应用,所以安卓用户应该格外提高警惕。确保认真检查授予每个应用的权限,对于要求提供的信息明显超过必要范围的应用,应避免进行安装。使用手机反病毒系统 - 卡巴斯基实验室就有手机版反病毒软件,它能检查新应用的安全性,保护设备不受最新手机恶意软件威胁的入侵。

应用商店提供的各种游戏和工具几乎应有尽有,没有你找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但其中鱼龙混杂,充斥着各种陷阱,包括不良应用、导致费用像吹气球般飞涨的应用以及恶意应用,针对安卓设备的应用尤其多。

遵循以下三大黄金法则,不管使用的是哪种操作系统,您都能安全尽享应用商店。

1. 集思广益。使用虚拟社区知识对应用的可靠与否进行评估。尽量避免下载最新上架以及还未有评价的应用。评分高、正面评论多的应用值得信任,而没有正面评价的应用则很可能是出于充分的理由 - 这些应用不值得信任。遵循此法则可避免下载不良应用、可疑应用和可能的诈骗应用。

评分高、正面评论多的应用值得信任,而没有正面评价的应用则很可能是出于充分的理由 - 这些应用不值得信任。

2. 看紧门户。为所有购买行为设置密码或采用生物特征识别保护技术。苹果和安卓针对直接从各自应用商店中的购买行为以及内购,均提供了密码保护功能;此外它们也都提供了某种形式的生物特征识别保护技术 - 在本机上或通过应用保护。用户应该实施这些安全措施,阻止意外安装应用,防止孩子购买不需要的应用,这对于在已安装游戏中的应用内购买尤为重要。

3. 减少应用数量。将设备上的应用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至关重要 - 应用越多,浏览和操作手机的效率就越低,更不用说应用越多,实际使用的应用其实越少。由于多数应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隐私风险,为应用供应商提供数据和分析,因此用户拥有的应用越多,则个人数据被转交给大公司、垃圾广告商,当然还有遭遇潜在黑客和骗子的可能性也越高。限制移动设备内的应用数量将有助于降低风险。

遵循以上三大黄金法则即可安全地从iTunes和Google Play应用商店下载应用。

4. 安卓用户当心。针对安卓用户的额外小贴士:安卓平台上充斥着太多的恶意应用,所以安卓用户应该格外提高警惕。确保认真检查授予每个应用的权限,对于要求提供的信息明显超过必要范围的应用,应避免进行安装。使用手机反病毒系统 - 卡巴斯基实验室就有手机版反病毒软件,它能检查新应用的安全性,保护设备不受最新手机恶意软件威胁的入侵。

孩子与社交网络

无论你承认与否,十多年来,我们孩子的沟通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对打电话和或见面的热情有所下降,但会在社交网络上持续保持联机。到孩子长到11-14岁时,他们会希望注册Facebook或微博帐户,具体取决于当时所处环境的流行趋势,另外在某种程度上还受当地法规的影响。但从很大程度上来说,父母是孩子们网络生活方式的唯一负责人。 禁止使用从不会奏效 有些父母只在”花季16岁”这样的特殊日子或者有其他重要活动时,才允许孩子登录上网。但这样做是徒劳无功的,因为孩子都会去做同龄人在做的事情,不会愿意成为落伍之人。如果铁面无私地严禁孩子上社交网络,结果只能导致孩子偷偷背着你上网,就是这样。但这并不是你希望的。如果打不赢这场仗,不如身先士卒引导孩子。 多屏幕模式 如果把家用PC放在起居室里,认为这样就能监控孩子的上网活动,那你准把手机、平板电脑、学校PC、电视、游戏机,还有可能包括冰箱都忘在脑后了。通过这些设备都能和朋友进行联络。这一事实掩盖了许多危险状况,你和你的孩子应该对此有所了解。 孩子使用的主要屏幕是手机。设置规则时请并此考虑在内。 注意隐私 看着电脑屏幕时,你很难意识到网上有数十亿用户,只要点击几次鼠标就近在咫尺。其中很可能包括各种类型的诈骗犯,各种程度用心不良的人士,甚至还有像恋童癖这样的危险分子。要全方位保护孩子不成为这类欺骗的受害者,必须教会孩子互联网行为规范,这些规范和交通规则一样重要。规则十分简单:不要透露自己的姓名、学校或住址;任何骚扰性对话务必直接告诉家长或监护人;严格监控网上发布的任何内容。照片和视频是最危险的内容:照片中可能会把孩子所在地点拍进去,而且现代智能手机默认情况下发送照片时会附带所在地标签。所以手机交给孩子之前,必须提前禁用这种功能。 主要规则 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对上网的一大误区是认为上网只不过是一种游戏。但在网上看不到对方,也没法感知面对面对话时通常会有的反馈信号(手势、身体语言、语调或表情),所以很容易就认为交谈反正不是”真的”,而无意间泄露不该透露的信息。第二大误区是对网上交谈内容的范围和重要性有所误解:许多人(包括认识和不认识的)以及许多机器都会看到交谈内容。所以每位家长都应该向孩子解释一条金科玉律:若不可当面对人言,则切不可在网上轻言。真正理解这条规则的人才能通过自己的设备安全地在社交网络上冲浪。简单地说,就是”写比说更危险”,或者说”一言一行皆在外人眼中”。 若要人不知,不要在互联网上写下当人面难以启齿的话。 坚守公平原则 即便绝对相信孩子已经理解了这些规则,但作为父母,很可能要不时进行检查,了解他们是怎样做的。不要背地里去了解;最好是和孩子达成协议,界定控制权将怎样得到贯彻执行。如果孩子把自己社交媒体配置文件的密码给你,他们是不是就安全了?或者把父母添加为朋友?或者屈服于专用家长控制软件?如果使用得当,家长控制软件是最适合的选择:高品质软件解决方案只在特定情况下才会报警(例如,在消息链中检测到关键字),而不必翻遍整个对话内容。 此外,强烈推荐设置所有可能的管理手段,以此影响孩子的网上行为,包括在家庭作业完成之前,阻止在所有设备上登录上网,或者在严重过失时彻底禁止使用手机。当然,你应该和孩子详细说明适度的”底线”政策,不要限制孩子的上网自由。 警惕恃强欺弱 社交网络上的孩子们会遇到的最大危险之一是被网上的同龄人欺负(最近出现的一个特殊的术语”网络欺凌”就定义了这种概念)。与孩子在学校常遇到的问题不同,网络欺凌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网络骚扰不会在下课后停止,而是会延续到家里;二是如我们前文所总结,因为不会有真人接触,所以这些流氓无赖会忘乎所以,挖空心思变着法地欺负人。欺负的方式花样百出:窃取对方的密码,利用对方的帐户发布不良内容;把对方照片放到网上,破坏对方在同学心目中的形象;把某个人秘密弄得众所皆知等等。这些类型的欺负对于家长来说可能不太当回事,但会让孩子非常沮丧,所以如果搞不清孩子的情绪从哪儿来,或者发现孩子变得陌生、疏远,请务必认真对等,从简单地交谈一直到家长控制,设法了解更多相关情况,阻止这些恶行继续。许多国家都设有特殊机构帮助家长处理这类受欺负的问题,但即便没有这样的机构,也有许多直截了当的方法能够帮助孩子摆脱这类问题:直接去学校找学校辅导员帮助解决问题。可能会有相反的情况,即自己的孩子是实施欺负的一方。对此家长应该立即有所反应,并付诸大量努力:家长需要向孩子解释欺负人是危险的,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有可能导致受害者选择自杀,而自己最终被告上法庭。 风雨同舟 在孩子开始探索互联网世界时与孩子保持联系的最好办法是一起做些什么。帮助孩子在Facebook上申请一个帐户,并设置相应的隐私级别。留意阅读业内新闻(通过我们的网站或我们合作方的网站Threatpost),你能告诉孩子Snapchat(阅后即焚)应用所拍照片并不会自行销毁,在网页上发布的SEM广告很可能有助于准确了解孩子在Google上搜索的内容。孩子非常关注自己的个人隐私,所以父母和孩子一条心时,父母的额外收获是成为孩子最好的朋友。

提示